香港聾人電影節除了播放好看的影片之外,還有舉辦電影座談會,討論什麼是「聾人電影」。是不是從編劇、導演、拍攝、演出全部要聾人親自參與才算呢?為什麼台灣的「聽說」不被認同是聾人電影。在這場座談會當中都有精彩的討論。
這場「什麼是聾人電影」的座談會,主講者是英國聾人電影節的總監,分享他們對聾人電影的定義。
英國聾人電影節 總監 Mrcella Stratton:聾人坐下來觀賞電影的時候,演員是使用手語,使聽障者能夠看得懂他們的對話。
除了聾人要看得懂,一般人也要能欣賞,而且以使用手語為主,電影製作也要有聽障參與。這是英國方面在選片的標準。
另外,來自義大利的電影工作者,則是注種情感的表達,並且還現場示範一段。
中國的聽障紀錄片導演--蘇青,拍攝的《白塔》,是中國的第一部反映聾人生活的影像作品。
蘇青:我的電影在拍攝的時候,我是用手語跟我的拍攝對象去溝通,並且我影片講述的一個角度,是以聾人本身做為一個講述的角度。

因為哥哥是聽障,所以蘇青不僅懂手語,也對聾人的題材特別有興趣。
主講者分享各國的經驗,台下的朋友也把握機會、踴躍提出自己想法。
香港 與會者:因為聽說其實是慶祝台北聽奧,其實台北有很多的聽障運動員,幫忙推廣,因此我覺得每個地區可能都會有對電影不同的看法,還有就是我覺得聽障電影不應該有一個健聽的霸權的存在。
台灣電影聽說男主角的父母,因為得知女主角不是聽障而開心,被人認為有健聽的霸權。加上電影製作演出,聽障朋友參與太少,並沒有獲得主辦單位認同。

雖然各國對「聾人電影」沒有一個統一的明確定義。不過普遍認為,從編劇、導演到演員,應該有一定程度的聽障參與。而透過這樣的交流中,也讓與會者對所謂的「聾人電影」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。

記者 歐姵君 鄭凱文 香港報導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TSNEWSsignl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