『雙語雙文化』的教學在香港已經看到成效,而日本還有中國也都正在進行當中,反觀台灣,卻還沒有踏出第一步。

聽人孩子遇到聾老師就比手語、跟聽老師就說話,這是香港中文大學在2006年開始的雙語共融教育計畫。上課老師是一聽一聾,學生也同時學會手語跟口語。不過讓孩子學手語,會影響講話嗎?這是許多聽障兒家長的共同擔心。

香港中文大學教授 鄧慧蘭:他在學手語的時候,他們其實對他們語言的知識認知豐富了。可能手語輸入的時候,就可以刺激(大腦)語言築建的發展。

香港已經有初步研究,雙語的模式,對孩子學習,尤其是語言發展,有不錯的成效。而日本也在2008年,由聽障家長成立了一所明晴學園,這也是目前日本唯一採用雙語雙文化理念的學校。

日本明晴學園 手語部主任 赤堀仁美:孩子使用第一語言--手語,能夠完全理解,訊息不會流失,可以完全吸收。而在使用第二語言--日文書寫的時候,程度跟著提升。也就是說,手語能力高,書寫的程度也會進步。

中國大陸在2004年,也開始和挪威合作,展開了雙語雙文化的教學模式。為什麼承認聾人文化以及手語,對聽障教育,有這麼大的影響?大陸聽障教育學者表示,手語是最適合聽障的第一語言。也有助於自我認同。

山東愛聾研究中心研究員 盧葦:聾人文化的核心就是三點,第一個是手語,第二個是聾人視覺生活,第三個是聾人社區,這三個。

雙語雙文化不只是教學融入了自然手語,也尊重聾人文化。這樣的模式,在亞洲地區雖然還在實驗階段,不過已經有不錯的成果,反觀台灣,卻還沒踏出第一步。

中山醫學大學語聽系 副教授 劉秀丹:有點慚愧,因為我們是做聽障教育的,看起來中國大陸、跟香港,其實他們都做的比我們好很多。

台中啟聰學校 老師 陳志榮:聾人文化裡面,有聾人歷史、聾人藝術,聾人舞蹈等,讓(回歸主流的)聽障生瞭解這些之後,能夠開始建立對自己的自信。

沒有相關人才的培訓,觀念也尚未建立,雙語雙文化教育模式,要在台灣生根萌芽,還要做很多努力。

記者歐姵君 聽障公民記者鄭照斌 台南報導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TSNEWSsignl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