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聽障觀點單元,帶您來關心聽障孩子的早療,除了透過輔具,利用殘存的聽力來訓練「聽」與「說」,其實及早用手語作為建立認知的第一語言,對於未來的發展也很有幫助。高雄的長老教會附設身心障礙關懷中心,是目前全台唯一使用手語、口語並用的早療機構,在這樣子的環境中,孩子能自在的溝通表達,讓認知和學習不受語言限制。

長老教會障關中心老師 林雅貞VS小朋友:(好新鮮又好吃,你們要不要吃?) 要喔

繪本角色扮演中,老師邊講話邊比手語,聽障孩子馬上能做互動。其實聽障孩子常常被當成智能障礙,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不太瞭解大家在說什麼。不過在這裡就不同了。

長老教會障關中心 主任 張藝馨:最大的特色就是雙語,口語跟手語。甚至我們如果有些孩子他是全聾的,沒辦法發展口語能力的時候,其實是手語加書面語。

長老教會障關中心老師 林雅貞VS小朋友:(蘋果這個是一顆、還是一半?) 一半喔

認識不同的大小形狀,生活中每件事都是教材,聽障小朋友的認知能力也一點一滴累積。不像多數的早療機構只教聽障孩子學講話,在這裡是口語、手語並用;運用孩子的優勢能力--視覺,使用手語來當作他的第一語言。好處是孩子學的快、又有成就感,暢手欲言,也能夠瞭解別人在比什麼。對身邊事物的瞭解,會幫助孩子的表達,語言能力就慢慢培養出來,對以後不管是學講話或筆談,都奠下很好的基礎。

長老教會障關中心  老師 林雅貞:譬如說他要說吃飯,可是他吃飯說不出來,可是我們這樣一動,他就可以知道說是吃飯。這樣子的過程中,就發現孩子說對自己、他也可以用手帶動他的口語這樣講出來,就看到他的信心,我是覺得我最大的感動是在這裡。

高雄身障關懷中心是目前全台唯一使用手語、口語並用的早療機構,上課採小班制,方便老師照顧。

她是婕瑜,今年四歲剛剛開了人工電子耳。家中到她已經是第四代聽障。同樣是聽不到的父母,希望她能夠同時培養手語跟口語能力。

婕瑜的父親 徐建中:她手語很棒,會手語,只是聽跟說的能力還要慢慢培養。是,要口語手語兼具。

婕瑜的母親 李秋英:不錯,很棒,好處是有生活教育。

午睡起來要自己折被子、吃點心孩子也會幫忙擺碗盤,從小訓練照顧自己的生活。不只收聽障的孩子,聾人父母也可以把小孩送過來。

芃逸是班上唯一聽力正常的孩子,聽障媽媽本來要讓她來這邊訓練生活常規。沒想到,孩子學會手語,在家中比較不吵鬧了,平常有些不好意思說的,還會藉著手語、表達出來。

芃逸的母親:她會不好意思說 媽媽我想幹嘛幹嘛的,她會不好意思講。她學了手語之後,打尿尿的手語之後,喔,我懂他的意思了。

跟這群特別的同學在一起,芃逸也學會了他們的語言,而聽障的孩子,在無障礙的環境中,學習不受限。

記者 歐姵君 王興中 高雄報導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TSNEWSsignl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