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港推動創新的手語口語雙語教育有成,從孩子幼稚園到國小,幫助香港的聽障孩子們,可以和聽人一樣享有平等的受教環境,現在第一批的孩子已經準備要上國中了,這樣的模式甚至影響到台灣,進行小規模的實驗教學,而這個計畫幕後的重要推手,就是香港中文大學手語及聾人研究中心的主任鄧慧蘭教授,同時她也不斷推動亞洲地區的手語研究,多年來的努力,讓她獲得了"香港人道年獎"的肯定。

一個老師講話,另外一個聾老師就比手語。聽、聾孩子不分彼此,互相學習討論,在平等受教環境下,聾孩子上台報告充滿自信,這個是在香港進行的口語手語雙語實驗計畫。

香港中文大學 語言學及現代語言系系主任 鄧慧蘭 2010.6 :雙語是很重要,如果一個雙語的人他在語言加工的時候,或者是他在他的心理發展的時候,其實有一個更好的發展,我想全球有90%百分率的人,都可以雙語,那為什麼聾孩子不可以雙語呢?

從理論到實踐,2006年開始進行雙語教育的實驗計畫,其實30多年來,香港聽障教育都是以口語教學為主,有的聾校甚至禁止使用手語,所以這樣的雙語共融模式,一開始走得很辛苦。7年了,看到共融班的孩子成績上的表現及心理均衡的發展,都讓這個計畫獲得各界肯定,這份影響力還擴及台灣,香港團隊不僅來台分享經驗,也協助目前在南大附聰的小規模雙語教育。

香港中文大學 語言學及現代語言系系主任 鄧慧蘭:我們希望可以繼續培訓手語雙語的聾孩子,還有就是手語雙語的健聽孩子,6年之後他們可以攜手一塊進入大學,去選讀他們喜歡的科目,我覺得這是我們的夢想。

香港共融的孩子,下一個階段要合作的中學已經準備就緒,而鄧慧蘭幫他們看得更遠,香港聽障生上大學不容易,除了面對考試的壓力,就學時也沒有手語翻譯及筆記抄寫員的輔助,這些都是未來努力的目標。除了雙語教育,此外鄧慧蘭也推動手語研究及手語教學文憑,和高級文憑培訓課程,讓香港及亞州地區的聾人,能夠有機會上大學研究手語,多年來默默的努力,讓鄧慧蘭獲得今年香港人道年獎的肯定。

香港中文大學 語言學及現代語言系系主任 鄧慧蘭:其實我會這樣子講,這個獎項不是我個人的,因為我們中心有63個工作人員,我們是每一天一塊工作、一條心,我們是乘一條船。

任何一件事能完成,都不是靠個人的力量,但是在鄧慧蘭教授的帶領下,團隊們會繼續為香港的聽障教育及手語研究努力打拚。

記者 歐姵君 王興中 綜合報導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TSNEWSsignl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