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聽損兒的早療,除了開電子耳接受口語訓練之外,其實還有別的選擇。高雄長老教會身心障礙關懷中心,就提供了聽障孩子口語跟手語的雙語教育。今天的聽障觀點,就從兩個國小孩子來看,接受手語早療對他們的幫助如何。

 

看著故事書,用手語流利的比出來,今年要升小三的宛蓉,是接受過手語、口語雙語早療的畢業生。趁著暑假,跟媽媽一起來上親子成長課程。因為兩歲就學手語,打下良好的基礎,宛蓉上小學之後,學得很順利,年年拿第一。

宛蓉媽媽 劉雅芸:就從基本完全都不能溝通,到手語可以溝通,而且瞭解很多事情,認識了很多東西,就是每一個物品的手語她都會。要不然以前都是用指的,這樣指。

因為聽障極重度,宛蓉不能戴助聽器、也不適合開電子耳。聽力正常的父母為了她,也到長老教會身心障礙關懷中心學手語。當時一起上課的,還有另外一個聽障兒家長,是從越南嫁來的阮紅娟。她的孩子伯成同樣也有聽障,不過直到四歲才開始學手語。

黃伯成媽媽 阮紅娟:剛開始戴助聽器的時候,老師說不能用手語比,讓他要聽,叫我們戴口罩,我說好像這樣子不行啊。

語言訓練成效不好,開電子耳又失敗, 伯成的學習找不到方法,父母和孩子都痛苦。

黃伯成媽媽 阮紅娟:因為他不能跟一般人溝通,他說什麼我們聽不懂,他要什麼我們又聽不懂,又看不懂 不知道他要什麼,他很生氣 很生氣,脾氣越來越暴躁,就我們帶到中心來學手語,脾氣好很多。

找到和外界溝通的方法,伯成表現越來越好。愛讀書他,也會自我學習,讓媽媽很放心。另外,中正大學語言學研究所的研究證明,相較於口語或使用手語,使用台灣自然手語教育的聽障生,吸收訊息的效率最好。

中正大學語言所 副教授 張榮興:如果你給他一個正確的引導,包括就是你整個用自然手語打出來,慢慢的以他們的理解方式去推論,那麼就可以發現,他們其實可以理解跟我們一樣,那當然就可以把知識累積起來。

不過長期以來,一般的觀念就是聽損兒,一定要先學說話。因此有些不適合學講話的孩子,也錯失了學習語言的第一時間。到最後,口語和手語都不好。

長老教會障關中心 主任 張藝馨:(聽損兒家長)有點就是還不敢嚐試,甚至很多家長是藉由很多次的鼓勵跟溝通,他們才會願意打電話進來。

我好謝謝你,今天你還好嗎?這一封信,是宛蓉在學校給中心老師。段落分明,字跡工整,老師很為她感到驕傲。每個孩子適合的學習方式都不同,或許聽障兒家長在考慮孩子的未來時,能夠放下成見,多一種思考。

記者 歐姵君 王興中 高雄報導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TSNEWSsignl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