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營造手語雙語的環境,香港的小學有一個特別的作法,就是有「小小手語翻譯員」的制度。從二年級到五年級的共融班裡,挑選手語比較好的聽孩子,加以培訓,讓他們有機會擔任聽聾之間的溝通橋樑。

校長在台上說話,旁邊還有一位神氣的小朋友手不停的跟著翻譯,她就是小小手語翻譯員。

小手語翻譯員 黃倩儀:很多聾人都聽不到聲音,所以要用手語來翻譯。

黃倩儀才二年級,加入小小翻譯員沒幾個月,面對大場面一點都不怯場。

指導老師 潘若詩:覺得小朋友其實很棒,他們都學手語學得很快,而且很快學習那些翻譯的技巧。

香港九龍灣聖若翰天主教小學,是目前唯一進行手語雙語實驗的學校。「每週一手語」的時間,校長帶頭,跟著聾孩子、聾老師,全校一起學一句手語。這時候就是小小翻譯員最好的表現機會。二到五年級聽聾共融班裡,會選一些手語比較好的孩子來加以培訓。

指導老師 潘若詩:香港手語翻譯人數才10個,有取得證照的也才10個人而已,但是聾人的人數卻有9萬人,其中真的在使用手語的,是約有9千人,算起來就是1個翻譯對900個聾人,比例懸殊。

香港手譯員不足,雙語的學校裡面則是從小做起,讓有興趣的孩子自然而然,擔任起聽聾之間溝通的小天使。

記者 歐姵君 徐啟峰 王興中 香港報導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TSNEWSsignl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