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7年前香港開始推動手語雙語共融教育計畫,幫助聽障孩子同時學習手語和口語,也在課堂上同時接收聾人文化和聽人文化,今年這些孩子都一起上國中了,課業及適應方面都表現的很不錯,計畫主持人香港中文大學的鄧慧蘭教授,特地來台灣分享他們的經驗,提供台灣聽障教育另外一個思考的角度。

一個班上,有人在講話、有人比手語,不過講話的卻可能是聾學生,比手語的是聽力正常的同學,手語或中文讀寫都難不倒他們,學業成績也絲毫不輸人,這個手語雙語共融教育計畫,在香港已經進行7年了,今年這些孩子順利上國中。

香港中文大學雙語計畫經理 姚勤敏:學校也覺得他們的能力,不比其他健聽的孩子差,所以也覺得他們的能力還不錯。

因為雙語教育,對聽聾學生都有很大的幫助,香港中文大學的計畫負責人,特地前來台灣分享經驗,投入台灣聽障教育50餘年的林寶貴教授認為,任何一種聽障教育模式,都要有完整的配套,才能發揮真正的效益。

台師大特教系退休教授 林寶貴:同時有聽人的老師跟聾人的老師的教學,這個在我們台灣教育政策之下,就是沒有辦法,因為聾老師除非他取得特教老師的資格。

教育部特教組組長 劉源明:基本的資格是要的,至於說在延聘的時候,有特別的優惠、或者是怎麼樣一個方式,由他們優先來聘用他們(聽障教師),這個當然我們以後會再注意。

聾老師及手語的使用,在聾文化的傳承及聽障生的學習上扮演重要角色。北聰校長表示,目前學校有5名聽障教師,聽障教職員加起來就超過10位。

台北啟聰學校校長 葉宗青:學校事實上在很早以前,就都是做綜合溝通了,就是手語跟口語通通都是非常重視的,那我們也要求我們學校的老師,就是他除了有口語講解之外,對於手語的部分,也是非常的重視。

教育部官員表示,除了加強現任老師的手語能力,也會從師資的培養開始加入手語。

教育部特教組組長 劉源明:教育部的師資培育司,準備在我們的師資培育機構,也就是師範大學裡面,特殊教育系的學生,一定要選修或必修手語課程。

補強台灣聽障教師的手語能力,以及培養聾老師擔任教學工作,香港中文大學鄧蕙蘭教授表示,推動雙語教育很需要跨領域的合作。

港中大語言學及現代語言系 系主任 鄧慧蘭:我們看到手語雙語的項目,是有兩個大的概念,一個就是語言學的概念,就是手語雙語習得是怎麼來,另外一個就是教育的概念,就是Co-enrolment共融那個是怎麼來,所以我們希望就是有手語語言學家,跟教育的學家共同合作。

這場研習包括聽障早療機構、語言治療師、聽障教育專家、以及語言學教授等相關領域的專家齊聚一堂,藉由香港的經驗展開對談,試著讓台灣聽障教育有不同的可能。

記者 歐姵君 莊志成 台北報導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TSNEWSsignl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