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長庚醫院舉辦電子耳家族成果發表會,從創辦人王永慶15年前捐贈2億元的人工電子耳到現在,已經補助1千多名重度聽障者植入電子耳,手術人數居全台之冠。
聽損兒 琛琛:幸福有沒有在你那邊,讓我看看它的臉。
8歲的琛琛,唱歌時不論咬字或曲調都相當精準,但事實上琛琛在1歲7個月以前,是個極重度聽力障礙的孩子,媽媽說,當時琛琛很少開口說話,有時叫他也沒反應,後來開刀植入電子耳後,並接受語言復健,現在的琛琛,不僅聽得到聲音,也可以和外界溝通了。
聽損兒琛琛的媽媽 張瑋:他的反應其實就像我剛才講的,他其實是視覺輔助,他是視覺輔助他的聽覺的部分,其實像他我們就覺得,他在成長過程中,他的視覺一直都是很不錯的。
醫師表示,造成聽損原因很多,包括疾病、感染、藥物治療,甚至遺傳等等因素,國內每年約有100名的新生兒,聽力損失達70分貝以上,就連大街上的喇叭聲音、喧囂聲音都聽不見,如果不及早接受治療,恐怕會影響聽能及口語溝通,造成日後的學習障礙。
林口長庚耳鼻喉科主任 吳哲民:大概在3歲之前的話,會影響到他語言的發展,你如果說聽不到的話,你本身就沒有辦法說話,以後就沒有辦法在社會上跟別人做一個競爭。
由於戴助聽器雜音多、效果不佳,臨床醫師認為,電子耳比較能啟發聽損孩童的聽覺,不過一套電子耳要價約70、80萬,不是一般家庭負擔得起,因此長庚醫院15年來,捐贈了2億元,補助弱勢重度聽障者安裝電子耳,已經有1千多名中低收入戶患者受惠,讓聽障者有機會重返有聲世界。
記者 賴淑敏 徐啟峰 台北報導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