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今天的"共融藝起來"專題報導,來看看為了讓聽障者可以走進兩廳院,做了哪些嘗試。
 

(戲劇院的屋頂它是上面比較高)

兩廳院從106年開始提供手語導覽,今年更嘗試在導覽的時候,將手語翻譯員換成聾人,也就是導覽員說的話,透過聽人手語翻譯比出來,聾人再用自己的方式比一遍,好處是透過聾翻譯,可以讓語言表達得更貼切,也有助於提升聾人的地位,不過能夠擔任聾翻譯的人不多,人力也是一大考量。

==聽人手語翻譯員 鄭毓蘭==
如果它是一個重大事件
也許有聾人會吸收知識之後
然後再轉譯出去
可是如果只是一般的導覽
比如說像今天導覽的話
也許一般(聽人)導覽就行了
一般聽人翻譯導覽就行了

聾人手語翻譯員認為,相對於聾翻譯,全部交給聾人來導覽會更吸引人。

==聾人手語翻員 吳家瑜==
聾翻譯的內容是跟著聽人翻譯
將它轉達出來
但是我同步翻譯
消化內容的時間很有限
不過如果是聾導覽的話就很好
因為之前可以蒐集很多資料
有一個通盤的了解之後
用自己的話來向大家解說
包括典故 由來 表達會很自然
這兩個是截然不同的

目前兩廳院不定期的會提供場館手語導覽,有需要的民眾可以上網預約,另外,兩廳院也嘗試在每一場表演前的導聆,加入AI語音辨識系統"雅婷逐字稿"。

==兩廳院藝術總監 劉怡汝==
我們來培養一個聽得懂藝術
然後了解藝術的一個軟體
漸漸的兩廳院自己主辦的節目
我們都可以讓所有的聽障朋友
他們有機會可以在演前可以參與導聆
演後可以參與座談

(我覺得有的時候研討會很嚴肅,就像我們去上課一樣,其實那個感覺是很不舒服的。)

語音馬上變字幕,不過研討會很"嚴肅",卻出現研討會"元素",這樣的小失誤還是難免。

==兩廳院藝術總監 劉怡汝==
一般真人在打字的時候
大概錯失其實會有一成的
來不及打 或者就會錯失掉了
我們覺得雅婷以目前狀況可以做到85%
是一個還可以接受的範圍
人固然他現場可能會有一些
直接判別說 這是不是錯字什麼的
可是他速度真的沒有辦法那麼快
透過科技能夠複製
這種模式或方法就很重要
這是我們為什麼引進雅婷的一個重要理由

要找出可以複製的模式,不管是讓聾人來進行導覽翻譯,或是與AI語音辨識系統合作,兩廳院都努力嘗試各種可能,讓每個人能走進劇場,要將這些共融服務落入日常。

記者 歐姵君 陳信隆 台北報導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
    PTSNEWSsignl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